关于印发地质行业实行技师聘任制实施意见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19 20:20:36   浏览:864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地质行业实行技师聘任制实施意见的通知

地质矿产部、劳动人事部


关于印发地质行业实行技师聘任制实施意见的通知

  根据国务院批准、劳动人事部发布的《关于实行技师聘任制的暂行规定》,结合地质行
业的特点制订了《关于地质行业实行技师聘任制的实施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


附:

          关于地质行业实行技师聘任制的实施意见

  技师聘任制是在高级技术工人中实行技术职务的一项重要政策。这对鼓励工人钻研业务,
不断提高技术素质,稳定工人队伍,发挥高级技术工人的作用,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具有
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国务院批准、劳动人事部发布的《关于实行技师聘任制的暂行规定》
(以下简称《暂行规定》),结合地质行业的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各单位必须加强领导,认真贯彻《暂行规定》。要明确技师是在高级技术工人中设
置的技术职务,不是技术称号,不是高级技术工人的普遍晋升。技师必须严格按照任职条件、
考核标准、比例限额,并根据地质勘查工作的实际需要,在地质行业技术复杂的工种中进行
考评和聘任。

  二、职务名称

  根据地质工作性质和工种特点,按照技术相近、工艺相似的技术工种归类,设置相应的
技师职务名称。例如:钻探技师(含机械岩心钻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钻探、钻探安装、取
样钻工等工种聘任的技师)。

  三、工种范围

  地质行业实行技师聘任制,先在地矿部制定的地质勘探工人技术等级标准所列的工种中
技术较复杂工种中实行(具体工种范围见附表)。地质行业的机械仪器制造和修理、建筑安
装、交通运输等技术工种的技师聘任工作,分别按国务院有关行业归口部门的实施意见执行。

  四、比例限额

  聘任技师的比例限额,严格控制在实行技师聘任制工种范围的技术工人总数的2%以内。
地质行业企、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可根据各单位及各专业工种的实际情况调剂使用。

  五、职务津贴标准及福利待遇

  被聘任的技师,实行职务津贴。职务津贴按每月人均二十元的标准核定。具体津贴标准,
在国家下达的聘任增资指标范围内,由各企、事业单位根据不同工种(岗位)的实际情况,
在十五至二十五元幅度内自行确定。

  被聘任技师,可享受本单位工程师等中级专业技术人员的有关福利待遇。

  六、技师考核标准

  1.遵纪守法,热爱地质事业,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2.技工学校、其他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或经过自学、职业培训,达到同等水平。

  3.具有本工种技术等级标准高级工的专业技术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

  4.具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和一定的技术专长;能独立解决本工种关键的操作技术和
生产中的工艺难题;在设备调试、维修、防止和排除事故隐患方面起重要作用;在推广新技
术、新工艺、技术革新方面成绩显著。

  5.刻苦钻研技术,具有传授技艺,培训中级以上技术工人的能力。

  七、实行技师聘任制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各地质勘探单位实行技师聘任制工作,
按隶属关系,分别在各部门劳动人事(工资)司、局或当地劳动部门综合指导下进行。各主
管部门应加强领导,抓好试点,总结经验,逐步展开。

附件 地质行业实行技师聘任制的专业工种范围(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营工业企业暂行条例

国务院


国营工业企业暂行条例
 
(国务院 1983年4月1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障国营工业企业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明确其应尽的责任,以加快工业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国营工业企业(简称企业,下同)是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经济组织,是在国家计划指导下,实行独立经济核算、从事工业生产经营的基本单位。
  企业的根本任务是:在不断提高技术、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全面完成国家计划,为社会生产工业产品,为国家积累资金,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做出贡献。


  第三条 企业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贯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遵守法律、法规。


  第四条 企业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经理,下同)负责制。
  企业实行党委领导下的职工代表大会制(职工大会制,下同)。
  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实行党委集体领导、职工民主管理、厂长行政指挥的根本原则。


  第五条 企业在生产行政上受直接隶属的主管单位(简称企业主管单位,下同)领导。


  第六条 企业经营管理的财产,属于国家所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第七条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国家计划指导下进行,同时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


  第八条 企业是法人,厂长是法人代表。企业对国家规定由它经营管理的国家财产依法行使占有、使用和处分的权利,自主地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承担国家规定的责任,并能独立地在法院起诉和应诉。


  第九条 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必须讲求社会经济效益,要以最少的劳动和物质消耗,生产更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优质产品。


  第十条 企业要不断地采用先进技术和新的国际标推,发展新产品,逐步淘汰落后产品。


  第十一条 企业要实行经济责任制,改善经营管理,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职工个人利益的关系。


  第十二条 企业对职工的劳动报酬,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第十三条 企业同其它企业、事业单位之间,可按照经济合理、平等互利、等价有偿的原则,自愿或在国家有关领导机关统筹安排下,组织专业化协作或经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后,实行各种形式的经济联合。


  第十四条 企业要加强对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科学文化教育、技术业务教育,搞好全员培训。要通过脱产、半脱产、业余等多种培训形式,不断提高职工的政治、文化、技术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第二章 企业的开办和关闭





  第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其它全民所有制单位,均可按本条例规定的条件申请开办企业。


  第十六条 申请开办的企业必须全面具备以下十项条件:
  (一)产品先进或适用,为社会所需要,并为法律规定所允许;
  (二)原材料、能源、水资源和交通运输有保证,并且不中断其它企业国家计划内的原材料、能源供应及协作配套关系;
  (三)产品的原材料和能源消耗符合国家规定的设计标准;
  (四)有必要的合法资金和设备;
  (五)资源开发和土地征用符合国家规定;
  (六)厂址符合国家建设规划、布局和设计技术要求,符合经济合理的原则,生产工艺比较先进合理;
  (七)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卫生和消防安全设施方案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八)领导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数量和质量有保证;
  (九)职工必要的生活设施有相应安排,符合国家规定;
  (十)有开办企业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和必要的经济技术资料。
  上述各项,申请开办企业的单位要向国家审批机关如实报告,如有虚报、谎报情况者,要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第十七条 凡新建、改建和扩建企业,均须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管理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第十八条 申请开办企业,必须按本条例第十七条规定,持批准的计划任务书,向企业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开办企业登记手续,经核准后,领取筹建许可证或营业执照,取得法人资格。


  第十九条 凡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发照的企业,要按核准的生产经营范围和生产经营方式从事生产经营,接受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核准的登记事项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条 已经开业的企业,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按照关于开办企业批准权限的分工,由有关单位责令或根据企业申请批准其关闭、停业、合并、分立、转产或迁移:
  (一)产品长期无销路的;
  (二)工艺技术落后,经济效益差,没有发展前途的;
  (三)因经营管理不善,限期整顿后无明显好转,仍连续两年以上亏损的;
  (四)原材料、能源来源断绝的 ;
  (五)产品质量和原材料、能源消耗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限期整顿无效的;
  (六)违反国家环境保护法规,严重污染环境,无法治理的,或经限期治理不见成效的,或在物质、技术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拒不治理的;
  (七)劳动安全和卫生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人身安全、国家财产得不到保障的 ;
  (八)国家认为需要关闭、停业、合并、分立、转产或迁移的。


  第二十一条 批准关闭、停业、合并、分立、转产或迁移的企业,必须切实管理和保护好企业的厂房、设备、工具、原材 料、燃料、产品等国家财产。企业主管单位要负责检查监督。对盗窃、私分、哄抢、挪用或破坏国家财产者,要依法惩处。
  批准关闭、停业、合并、转产或迁移的企业,要采取措施,做好人员的安置工作 。本企业无法安置的多余人员,由上级主管单位会同当地劳动人事部门负责安置。
  企业关闭后,其善后事宜,由企业主管单位负责处理,企业原订的合同和债务关系的维持、变更或解除,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二条 批准关闭、停业、合并、分立、转产或迁移的企业,必须按国家规定,向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开业 登记、变更登记或歇业注销手续,并将变更或注销情况抄报有关部门。

第三章 企业的权限和责任





  第二十三条 企业在保证完成企业主管单位下达的计划任务的前提下,如原材料、能源有保证,有权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市场需要,编制自己的生产经营补充计划,并报主管单位备案。


  第二十四条 企业有权拒绝计划外没有必需的物质条件保证和产品销售安排的生产任务。
  对主管单位下达的指令性计划,如果计划供应的物资得不到保证,产品销售得不到安排,企业有权要求主管单位解决上述问 题或适当调整计划。


  第二十五条 企业在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许可的范围内,有权自行选购计划分配以外的物资。


  第二十六条 企业按计划完成国家订货任务后,有权在国家规定范围内自销产品。


  第二十七条 企业有权在国家规定范围内,制定和议定产品的价格。


  第二十八条 企业有权向中央或地方业务主管部门申请出口自己的产品。有出口产品任务的企业,有权按国家规定参加外贸单位与外商的谈判、签订合同、提取外汇分成。


  第二十九条 企业有权按国家规定将自己的发明创造、科研和技术革新成果,在国内有偿转让,或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向国外有偿转让或申请专利。


  第三十条 企业对经过注册的产品的商标,享有专用权。


  第三十一条 企业有权按照国家规定提取和使用企业基金或利润留成资金。


  第三十二条 企业有权按照国家规定出租、转让闲置、多余的固定资产,并把所得收益用于企业的技术改造。


  第三十三条 企业有权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确定本企业的计时工资、计件工资等工资形式和分配奖金、安排福利等事项。


  第三十四条 企业有权根据本企业定员编制、国家下达的劳动力计划和本行业招工标准,在国家规定的招工范围内公开招考,择优录用新职工,拒绝接收不符合条件的人员。


  第三十五条 企业有权按国家规定对职工实行奖惩。
  要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即使对犯有严重错误的职工,也要给予改过的机会和生活的出路。


  第三十六条 企业有权根据精简、效能的原则,按实际需要决定自己的机构设置 。
  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企业有权任免企业行政职能科(室)科长、副科长(主任、副主任),车间主任、副主任等中层干部,并按干部管理权限上报备案。


  第三十七条 企业有权拒绝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国务院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明文规定以外摊派费用和无偿劳动,以及无偿抽调人员、物资和资金。


  第三十八条 企业必须全面完成企业主管单位下达的计划,按计划签订并履行经济合同,接受国家有关部门的监督。


  第三十九条 企业必须根据国家的技术政策,结合实际制定本企业的以节约能源、原材料,增加品种、改进质量和提高经济效益为重点的技术改造规划,有条件的也可引进必要的国外先进技术,使产品达到和超过国内外先进的技术标准,并具有更大 的竞争能力。


  第四十条 企业必须保证产品的质量。
  企业必须建立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做好对原材料、燃料、备品、备件和产品的质量检验工作,使产品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不合格的产品不准以合格品出厂;已经出厂的产品,企业要实行包修、包换、包退制度;对可能危及人身健康、安全以 及国家有特殊规定的产品,不合格的一律不准出厂;对仍有使用价值又无事故隐患、不影响人身健康和安全的不合格产品,可经企业主管单位批准后,作削价处理。
  因产品质量不合标准给用户造成经济损失的,企业要负责赔偿;因产品质量不合标准造成人身伤亡等重大事故的,要追究企业的经济责任和直接责任者的法律责任。


  第四十一条 企业要实行全面的独立经济核算,合理使用资金和劳动力,节约能源、资源和各种物资,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


  第四十二条 企业必须遵守财经纪律,接受审计机关、财政部门和各级银行的监督,按照国家规定缴纳税金、利润和其它费用。


  第四十三条 企业必须依照法律规定做好环境保护和劳动保护工作,努力改善劳动条件,做到安全生产、文明生产。


  第四十四条 企业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职工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办好集体福利事业。


  第四十五条 企业要根据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企业的厂规厂纪、操作规程和岗位守则。


  第四十六条 企业必须贯彻执行国家保密制度,负责对职工进行保密教育,并结合企业特点建立健全本企业的保密制度,切实保守国家秘密。


  第四十七条 企业要做好治安保卫工作,保护其经营管理的国家财产不受侵犯。


  第四十八条 企业必须按规定准确填报各项统计、会计报表,如实反映情况。

第四章 职工的权利和责任





  第四十九条 职工要以国家主人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劳动,服从领导,听指挥,自觉地完成生产和工作任务。
  职工有领取劳动报酬和在法定时间内获得休息、休假和参加文化娱乐、体育活动的权利。
  女职工有按国家规定享受特殊保护的权利。


  第五十条 职工要爱护企业的各种设备和设施,节约使用原材料、能源和资金,敢于同浪费国家资源、破坏和侵占国家财产的行为作斗争 。


  第五十一条 职工有向上级领导机关反映真实情况,对各级领导人员提出建议、批评、控告的权利。
  职工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有向有关主管机关提出控告,或为自己进行辩护和申诉的权利。


  第五十二条 职工必须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劳动纪律和其它规章制度。
  在国家规定范围内,职工有要求在劳动中保证安全和健康的权利。


  第五十三条 职工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政治、文化技术水平,熟练掌握业务本领。
  职工有按照生产、工作需要获得职业培训的权利。


  第五十四条 职工必须遵守保密制度,保守国家的机密。


  第五十五条 职工有进行科学研究、发明创造、技术革新和提出合理化建议的权利。


  第五十六条 职工在老年、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时,有按国家规定享受退休、离休、退职的福利待遇和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第五章 企业的组织领导





  第五十七条 企业的生产行政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企业要建立和健全以厂长为首的集中统一的生产行政指挥系统。一般分为厂部、车间(分厂)、班组(工段)三级。主要管理权力,集中在厂部。


  第五十八条 企业根据规模大小和生产经营需要,设厂长一人,副厂长一至五人 。
  大、中型企业可设总工程师、总会计师(以及其它厂级经济技术负责人,下同) 。
  副厂长、总工程师、总会计师在厂长领导下进行工作,按照各自的分工完成厂长交给的任务,对厂长负责。


  第五十九条 厂长是企业的行政领导人。厂长对企业的生产 经营活动和行政工作 统一指挥,全面负责。
  厂长的权限和责任,按《国营工厂厂长工作暂行条例》的规定执行。


  第六十条 企业的职工代表大会行使民主管理和监督的职权。
  职工代表大会的权限和责任,按《国营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的规定执行。

第六章 企业与主管单位的关系





  第六十一条 企业必须接受企业主管单位的领导,全面完成由企业主管单位综合平衡统一下达的各项计划指针。
  由国务院主管部门与省、自治区、直辖市双重领导的企业,应由国务院 主管部门与省、自治区、直辖市协商,按照分工的主次,确定一个主要的企业主管单位。


  第六十二条 企业的长远规划、年度计划、重大技术改造计划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计划,要报企业主管单位批准后执行。


  第六十三条 企业作出的决定,不得与企业主管单位的决定相抵触。
  企业对企业主管单位的决定如有异议,可以提出意见或建议,如果这些意见或建议未被采纳,企业仍须执行企业主管单位的决定。


  第六十四条 企业主管单位负责确定企业的产品方向和生产规模。


  第六十五条 企业主管单位要统一下达各项计划指针,考核企业的各项计划指针完成情况。国家其它部门给企业下达计划指针时,必须经企业主管单位综合平衡,统一下达。
  企业主管单位要保证企业按照国家计划生产经营所必需的计划供应的物资,做好产品的销售安排,并协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问题。
  因企业主管单位的过错使企业造成损失的,企业主管单位要承担经济责任,并负责处理,直接责任者要承担法律责任。


  第六十六条 企业主管单位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负责对厂长、副厂长和总工程师 、总会计师等厂级经济技术干部的任免、培训、考核和奖惩。


  第六十七条 企业主管单位要负责向企业提供有关的国内外技术经济情报。

第七章 企业与其它企业事业单位的关系





  第六十八条 企业与其它企业、事业单位之间的经济业务关系,是平等互利的关系。
  企业同有关各方的经济往来,应依法签订经济合同。


  第六十九条 企业与其它企业、事业单位之间,依据本条例第十三条规定,组成各种形式的经济联合体,不受行业、地区、所有制和隶属关系的限制,但不能随意改变联合各方的所有制性质和财务关系。
  参加经济联合体的各方,必须遵守共同签订的章程、合同或协议。


  第七十条 国家保护企业同其它企业、事业单位之间的合法竞争。
  国家禁止企业采用下列不正当手段进行竞争:
  (一)冒充、伪造其它企业的商标、标记或盗用其它企业的名义;
  (二)违反国家物价管理规定,任意抬高或降低价格,销售产品;
  (三)弄虚作假,蒙蔽用户,或用损害其它企业信誉的手段,销售产品;
  (四)用行贿、变相行贿手段推销产品;
  (五)其它非法手段。

第八章 企业与地方人民政府的关系





  第七十一条 企业必须执行地方人民政府发布的有关决议和命令。


  第七十二条 地方人民政府负有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和属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国家财产和资源不受侵犯的责任,领导企业的 治安保卫、消防和人民武装工作,以维持企业正常的生产秩序。


  第七十三条 企业所在地人民政府应按国务院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建设计划和国家有关规定,负责协调解决为企业征用土地事项。


  第七十四条 地方人民政府对企业所需的由地方管理的生产和生活物资,应纳入计划,组织供应。


  第七十五条 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协调企业和当地其它单位之间的关系,依法处理它们之间的纠纷。


  第七十六条 企业职工的社会服务事业,原则上应由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统筹办理。地方人民政府确实无力解决而企业又有条件办的,可根据具体情况,通过协商,组织联办或由企业自办。

第九章 奖励与惩罚





  第七十七条 对贯彻执行本条例和在生产、工作上有显著成绩的企业,由人民政府或企业主管单位给予荣誉奖或物质奖。


  第七十八条 对违反本条例,损害国家、企业、职工或其它企业、事业单位利益的企业,要按照情节轻重,追究经济责任或进行行政处理。


  第七十九条 对职工的奖励和惩罚,按《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的规定执行。


  第八十条 对违反本条例,侵犯企业、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或者严重妨害企业领导人员行使职权的任何单位或个人,要按照情节轻重,分别追究经济责任或行政责任,对触犯刑律的人,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章 附则




  第八十一条 本条例适用于国营工厂(工业公司)和国营的矿山、交通运输、邮电、电力、地质、森工、建筑施工企业。


  第八十二条 自本条例施行之日起,国务院、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以前颁发的有关国营工业企业的规定,凡与本条例有抵触的,按本条例执行。


  第八十三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条例结合本部门、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 实施办法,报国务院备案。


  第八十四条 本条例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中共大庆市委、大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职业教育若干问题的规定

黑龙江省大庆市人民政府


中共大庆市委、大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职业教育若干问题的规定


【文  号】庆发[1997]6号

【颁布单位】中共大庆市委、大庆市人民政府

【颁布日期】1997-02-28

【实施日期】1997-02-28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和省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围绕实现大庆二次创业的奋斗目标和全面实施“13633”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地实施初等职业教育,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适度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为现代化建设培养有觉悟、有专长、有竞争能力的各级各类实用人才。

第三条 高等职业学校教育要以大庆广播电视大学为依托,申办职业技术学院;未批前,电大和其他具备条件的成人高校要积极举办高职班。

第四条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要在本世纪末,使全市各类中等学校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占高中阶段学生数的比例达到60%;普通高中要增加职业技术教育的内容,搞好高二分流,到本世纪末,使市区内综合型办学模式的普通高中都实行普职对接。

第五条 因地制宜地实施初等职业教育,要办好成职联校,初等职业中学、燎原学校,使未能进入初中的小学毕业生都能受到初等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要在农村初中渗透职业技术教育内容,搞“三加一”、四年制,使不能进入上级学校的初中毕业生掌握1至2项农村实用技术。

第六条 广泛开展职业技术培训,使城市所有新增劳动力和农村绝大多数新增劳动力都受到不同程度的职业技能训练,分别取得相应的技术等级证书或者职业资格证书。

第七条 努力巩固并提高现有的省(部)级以上职业学校的办学水平,争取在本世纪末再创1至2所省(部)级重点职业学校。各县、区要重点加强职教中心学校建设,办成“五位一体”(人才培养、科技示范、技术推广、生产经营、信息服务)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基地,到本世纪末,争取1至2所职教中心学校建成省级重点校。

第二章 办学与管理


第八条 坚持政府与社会各界共同办学,充分发挥行业、&127;企事业单位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办学的骨干作用,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鼓励团体、&127;个人和其他社会力量依法办学。

第九条 高等职业教育由市政府、国有大型企业承担办学。中等职业教育,&127;在城镇,除政府办部分学校外,主要由行业组织、企业、事业单位、&127;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或者联合办学、委托办学(大型企业继续独立办学,&127;中小企业不具备独立办学条件的,可与教育部门联合办学或者委托办学);四县及大同区,&127;要以政府和部门办学为主,办好职教中心学校。

第十条 初等职业技术教育以乡镇政府办学为主,&127;在办好成职联样和初等职业中学的同时,普通中学要办好“三加一”、四年制,渗透职业技术教育的内容。

第十一条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职业学校要开办少数民族班,&127;有条件的地方可独立设校。

第十二条 各级各类职业学校都要积极同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及用人单位联合办学。

第十三条 进一步改革管理体制,在政府统筹下,教育行政部门对全市各级各类职业教育进行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和业务指导,具体管理工作由办学单位负责。

第十四条 办学单位要严格执行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按有关规定提供办学条件;任命或聘用校长;指导教学、科研、师资培训、实验实习、毕业生考核和校企业经营;检查办学情况和教育质量,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第十五条 高等职业学院、普通中专和技工学校由办学单位申报,按管理权限由上级主管部门审批;职业高中(含职业高中班)由市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审批;社会力量及公民个人所办的职业学校、培训机构,市区内的由市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审批,农村的由县(区)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审批。


第三章 加强领导


第十六条 成立大庆市职业教育领导小组,由市委主管教育的领导同志任组长,市政府、石油管理局、石化总厂主管教育的行政领导同志任副组长,市、局、总厂有关部门的领导同志为成员。市职业教育领导小组的职责是:(1)制定全市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并纳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年度计划之中,督促有关部门、单位履行兴办职业教育的职责;(2)制定全市职业教育具体政策,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依法兴办职业教育;(3)根据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对职业学校的布局、专业设置提出指导性意见;(4)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制定考核、评估各级各类职业学校的标准和办法,并责成有关部门考核、评估。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具体工作。

第十七条 四县和大同区成立职业教育管理委员会,县长任主任,县(区)委副书记、副县(区)长任副主任,有关部门的主要行政领导同志为成员。职业教育管理委员会的职责是:按照市总体规划、年度计划以及本县(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搞好七统筹,即:统筹职业教育的布局和专业结构;统筹解决职业学校的师资和办学资金;统筹审批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及兴办实体的手续;统筹考核、评估办学质量;统筹制定职业学校招生计划和毕业生使用计划;统筹建设职业学校实验实习基地;统筹核发职业学校毕业生证书和各级各类专业合格证书。管委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区)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具体工作。

第十八条 市计划、财政、教育、人事、劳动、科技、农业、林业、畜牧、工商、税务、物价等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在实施、发展职业教育中要负起责任,履行义务,在职权范围内发挥作用。

第十九条 各县(区)政府部门和乡镇企业,成立由主要行政领导同志任组长的职业教育小组,具体领导和管理本系统、本乡镇、本企业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工作。

第二十条 市属各部门的主要行政领导同志,负责本部门、本行业及所属单位的职工培训工作,按市里的规划、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第二十一条 市、县(区)两级政府成立职业教育考评委员会,设专职、兼职考评委员若干人。市级考评委员会由市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分管职业教育的领导同志任主任,市职业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为专职考评委员,兼职成员由有关部门委派一名科级干部参加;县(区)级职业教育考评委员会可参照市里的做法组织。市级考评委员会负责考核、评估各县、区及大中型企业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工作;县(区)级考评委员会负责考评各系统、各乡镇、各企业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工作。

第二十二条 抓职业教育要象抓经济工作一样,定期公布考评结果,并通报给组织部门,作为考核各级党政班子和主要领导同志政绩的主要依据之一。对发展职业教育有突出成绩的班子和领导,要给予奖励。抓职业教育不力、在限期内完不成工作目标和任务的班子和领导,是不合格的班子和领导,要及时调整和撤换。


第四章 教育教学


第二十三条 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必须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以提高受教育者素质为重点,面向社会办学,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社会效益。

第二十四条 各级各类职业学校要认真开好思想政治课和职业道德课,把国情教育、党的方针政策教育、社会主义法制教育与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第二十五条 各级各类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由市计划和教育行政部门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提出指导性意见,由办学单位和学校确定。

第二十六条 教学内容要突出实用性,在使用国家统编教材的同时,可结合实际自编或者选编其他教材,并增加实践教学内容,强化专业技能训练,努力使每个学生都有专业特长和较强的解决实践的能力。


第五章 经费


第二十七条 采取国家拨款、办学单位自筹、社会资助、学校创收和适当收取杂费等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努力增加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第二十八条 用于职业教育的财政拨款,应当逐步增长;职业学校按在校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逐步增长;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第二十九条 普通中专、技工学校按上级主管部门核定的年生均经费标准执行,并做到逐年有所增长;按黑发[1992]4号文件的规定,职业高中年均经费不低于800元。农民学校的公用经费,县每校每年不低于50000元,乡镇不低于5000元,村不低于500元。上述经费按物价指数的变化,适时调整。

第三十条 为了加快四县及大同区的职教中心学校建设,&127;在一九九七至一九九八年两年内,市里将教育费附加划出一定比例,作为以奖代拨的资金,奖励职教中心学校搞得好的县(区),调动其办学积极性。具体按以下标准执行:(1)当年财政投入资金100万元的,按每百万元奖励10万元标准执行;投入101万至200万元的,按每百万元奖励15万元的标准执行;投入500万元的,按每百万元奖励40万元标准执行。投入500万元以上的,按每百万元奖励40万元标准执行。(2)县(区)主要领导同志真正重视、亲自发展职业教育,有目标、有措施,肯投入、办实事,使职业发展较快、效果好的,依据目标责任制考核的结果,市给予一定的奖励。(3)县(区)建职业学校、办学质量好的,经上级部门考评,市按质量等级给予相应的奖励。(4)

县(区)在财政投入之外为建设职教中心学校向金融机构的贷款(期限不超过2年),市按全息给予贴息奖励(但不做贷款担保)。(5)市对省划拨给各县(区)的职业教育资金,按1:1的比例匹配资金。

第三十一条 各县(区)要建立和完善教育基金制度,保证教育基金的50%作为职业教育发展基金。国有大中型企业要继续保证对所属的职业教育的投入,坚持“三个增长”的原则。

第三十二条 办学单位和学校要多渠道筹集资金:(1)各级财政要保证对职业教育的投入;(2)办学单位和参与联合办学、委托办学的单位要确保对所办、所属职业学校的投入;(3)企业支付的对本单位职工和准备录用人员进行职业教育的费用;(4)非义务教育阶段的职业教育所收缴的费用;(5)部门、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个人所集、所捐的资金;(6)校办的企业或者提供社会服务的收入;(7)金融机构为发展职业教育的贷款,实行低息。以上渠道所筹资金必须用于发展职业教育。

第三十三条 企业培训职工的经费,按工资总额的1.5%提取;开发新技术、研究新产品的技术培训,其费用直接在成本中列支;企业按上级有关规定用于职工培训的费用,要足额保证。在农村,可以将科学技术开发、技术推广的经费,按一定比例用于农村职业培训;其他培训农民的经费按上级有关规定要保证到位。


第六章 师资


第三十四条 本着培养和培训、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原则,重点配备好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逐步建立一支数量适应、质量合格、专业配套、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第三十五条 高等职业院校、普通中专学校、技工学校,要按国家有关规定标准配齐专职教师;职业高中、县(区)职教中心学校,教职工数与学生数之比一般在1:7至1:10之间,并配齐专职教师(其中高级教师占10%以上,中级占40%以上);厂矿 、企业按职工总数的3-5‰配齐专职教师;乡镇按乡镇人口总数和2/10000配齐专职教师。

第三十六条 教师要按照岗位规范要求达标上岗。到本世纪末,职业学校教师任职资格达标;高等院校60%以上,中等学校70%以上,初等学校80%以上,每个专业至少有一名中级职称以上的骨干教师或专业带头人;专业教师学历达到专科以上,实习指导教师达到中级技术水平。

第三十七条 要有计划地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并纳入全市的培训计划,4逐步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市教育学院、广播电视大学等院校,要承担中等以上职业学校教师的培训任务,所需费用由市政府列入预算,给予解决。

第三十八条 各办学单位要通过多种渠道解决职业学校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不足的问题。要采取面向社会实行招聘的方式,使有专业特长的能工巧匠、大专以上的毕业生等到职业学校任专、兼职教师,履行聘任手续,遵守聘约。&127;要从富余的文化课教师中选用素质好,经过培训达到要求的改任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要在职业学校选留优秀毕业生任实习指导教师。要按上级规定,从机关干部中抽调一部分人到职业学校任教,为期二年。人事部门每年要安排一定指标,解决职业学校教师缺额问题,可以从外地调入一部分急需的专业课教师;人事部门要在近期内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城市大专以上的毕业生到农村职业学校任教,并尽快负责组织实施。 第三十九条 要切实解决教师职称评定和待遇问题。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可实行“教师职称”、“专业技术职称”和“技术

等级”并行制度,凡受聘任的人员应给予相应的待遇。对在教学、生产实习指导工作中有特殊贡献的教师,可破格评聘职称。

第四十条 国家级重点职业学习,教师工资向上浮动一级,由办学单位解决;撤销重点学校时,浮动工资同时取消。从企事业单位调入职业学校任专业课、实习指导都是的,按其工龄计发教龄津贴。到职业学校任专职教师的非师范高校应届毕业生,由用人单位给予一次性补助。各级政府和办学主管单位,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师待遇。


第七章 实验实习基地


第四十一条 各级各类职业学校,要适应教学需要建起与主体专业相配套的实验实习基地。市区内的职业学校,基地要达到省规定的标准,职业高中的基地要在政府统筹下由单位自行解决,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给予支持和帮助。

第四十二条 各办学单位要选择效益好、专业对口的企业,划给职业学校作为校办企业。专业对口的单位有义务接受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参与办学和受益的部门、企事业单位要给学校提供部分实验实习设备和校外实习基地,免收实习费,给予必要的劳动保护,顶岗工作的给予适当补助。

第四十三条 在农村本着就近、选优的原则,由政府负责划拨职教中心学校及其它职业学校的实验实习和生产用地,农学、果林专业每年不低于2分地,水产养殖专业每校不低于10亩水面。划拨给学校的用地或场所,要发给学校使用权证件,保证学校长久使用。

第四十四条 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开展实验、实习,提供各种劳务和社会服务的校办企业,可比照黑税字[89]260号文件《黑龙江省学校勤工俭学减免税规定》精神执行;基建项目,免征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土地费、增容费、商业网点费和入防工程费。


第八章 招生、就业

第四十五条 各级稳妥地进行招生、考核和招工用人制度的改革,&127;形成培训、考核与使用、待遇相结合的机制。建立先培训、后就业和先培训、后上岗制度。

第四十六条 地方、行业、企业所办的职业学校,&127;可采取对等交叉的办法互相招生。

第四十七条 实行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招生统一考试、分别录取的办法。凡实行普职对接、高二分流的学生,要提前纳入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计划。普通中专面向农村的专业,逐步增加“定向到乡”的比例。县(区)职教中心学校、职业高中招生,可采取必要的行政和经济手段,对乡村实行指令性招生计划。

第四十八条 职业高中、职教中心学校招生,只要能坚持正常学习,按规定缴纳学费,服从管理,可不限年龄、婚否,放宽条件入学。

第四十九条 职业学校毕业生考核,实行毕业证书与技术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农村绿色证书)“双证制”。

第五十条 文化课、专业课由教育行政部门主管考核,发毕业证书;实际操作技能考核由学校与专业主管部门会同劳动部门考核,发技术等级证书或者职业资格证书。

第五十一条 招工实行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综合考核,以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为择优录用和上岗确定工资待遇的主要依据,专业对口的职业学校毕业生免试。

第五十二条 劳动就业要采取用人单位择优录用、双向选择、毕业生自主择业的方式。录用新工,凡未经过职业教育或者职业培训的,未取得相应的学历证书或者技术等级证书的城镇高中、农村初中毕业生,不允许参加录用新工、招干或者从事技术性生产承包,所有用人单位不得录用。

第五十三条 城市和农村录用新工,要从专业对口或相近的职业学校毕业生中择优录用,专业不对口的要经过对口培训后录用。市、县(区)劳动部门招工必须招收职业高中毕业生。工商部门对个体工商业者,也要实行持职业学校毕业证或者职业培训证办照上岗制度。对违反规定录用未经培训人员的单位,由教育、劳动行政部门,依法给予处罚。

第五十四条 对农村职业学校毕业生实行“四优先”政策,即在选拔乡村干部、选聘专业技术人员与教师、乡镇企业招收新工和承包农业生产经营项目时,优先从经过职业技术教育的人员中选用。同时,对回乡参加农业生产的职业学校毕业生,要在资金划拔、科研项目、生产基地、农药化肥、信息资料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给予照顾。

第五十五条 本规定从下发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