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城镇暂住人口管理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02 00:20:15   浏览:949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天津市城镇暂住人口管理办法

天津市人民政府


天津市城镇暂住人口管理办法

1988年8月29日天津市人民政府第5号令


第一条 为加强城镇暂住人口管理,保护暂住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根据有关法律,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下列暂住人口:
(一)外省市常住人口,到本市各区或各县城镇暂住的;
(二)本市各县农村常住人口,到各区或县城镇暂住的;
(三)本市各县城镇、各郊区、滨海各区及市中心区的常住人口相互暂住的。
第三条 暂住人口的管理工作,由市公安局和区、县公安(分)局主管,公安派出所负责具体实施。
城镇居民区和暂住人口聚集的村,可设暂住人口登记站,由户口协管员负责暂住人口登记。
机关、团体、部队、企事业单位或城镇农贸市场内留宿暂住人口的,应有专人负责登记管理。
第四条 暂住人预住期超过三日的,须在到达后的二十四小时内,向暂住地公安派出所或暂住人口登记站登记。其中,外省市来本市暂住的十六周岁以上的人,预住期超过三个月的,须在到达后十日内,向暂住地公安派出所申领《暂住证》。
暂住人离津时,应申报注销登记或交回《暂住证》。
第五条 暂住人超过预住期需继续留住的,应向原登记、发证部门申报延期并办理手续。
第六条 暂住人口申报暂住登记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住宿在居民户中的,须凭户主《户口本》和暂住人《居民身份证》或其他身份证件,到住地公安派出所或暂住人口登记站申报登记。
(二)住宿在私房出租户的,须凭暂住人《居民身份证》或户口所在地乡镇以上人民政府的证明,由房主持《户口本》带领暂住人到住地公安派出所或暂住人口登记站申报登记。
(三)住宿在机关、团体、部队、企事业单位及工地的,由留住单位或招雇单位,凭暂住人《居民身份证》或其他身份证件登记造册,向暂住地公安派出所申报登记。
(四)住宿在宾馆、饭店、旅馆、招待所的,按照《天津市旅馆业治安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办理登记。
(五)城镇农贸市场内留宿的暂住人口,应经市场治安办公室批准并办理留宿登记。
第七条 《暂住证》为一人一证。
申领《暂住证》,须交验暂住人《居民身份证》或其他身份证件及近期一寸半身正面免冠照片两张。其中,租住城镇私房的,还须交验房管机关鉴证的租赁合同。
个人申领的,由本人办理;集体申领的,由单位负责人统一办理。
领取《暂住证》应缴纳工本费。
第八条 《暂住证》是持证人的暂住证件,应随身携带,妥善保管,以备查验。
在暂住期内,需变动暂住地的,须事先到原发证的公安派出所办理异动手续,并到新住地公安派出所注册登记。
在暂住期内,《暂住证》遗失、损坏的,要及时向发证的公安派出所报告,并补领新证。
第九条 《暂住证》一次签证有效期最长为一年;延期使用的最长不得超过三年,三年后仍需留住的,应换领新证。
第十条 从事建筑、运输等集体暂住的民工队,应根据人数的多少,建立相应的治保组织,并向住地公安派出所递交《治安保证书》。
留住暂住人口的私房出租户,应到住地公安派出所或居民区(村)的治保会登记备案,并递交《治安保证书》。
第十一条 《暂住证》、《治安保证书》由市公安局统一印制。
第十二条 外国人来津暂住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实施细则》的规定办理。
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来津暂住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实施细则》和《中国公民因私事往来香港地区或者澳门地区的暂行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责任人或暂住人处五十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一)不按规定申报暂住登记或申领《暂住证》的;
(二)转让、出借《暂住证》的;
(三)拒绝公安机关查验《暂住证》的;
(四)故意毁损他人《暂住证》的;
(五)伪造、变造《暂住证》情节轻微的。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行为,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罚。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天津市公安局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一九八八年十月一日起施行。



1988年8月29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务院关于扩大内地省、自治区、计划单列市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等单位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审批权限的通知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扩大内地省、自治区、计划单列市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等单位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审批权限的通知
国务院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并为逐步缩小地区差距创造条件,国务院决定适当扩大内地省、自治区和计划单列市,国务院有关部委、直属机构以及中国科学院、船舶工业总公司、兵器工业总公司、航空工业总公司、航天工业总公司、核工业总公司
、石油化工总公司、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和解放军总后勤部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项目的审批权限。
凡符合国家《指导外商投资方向暂行规定》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方投资和建设、生产经营条件以及外汇需求可自行平衡解决的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生产性项目,上述有关地方、部门及单位的审批权限,由现行项目总投资额1000万美元以下提高到3000万美元以下;项目批准
后,需根据项目建设性质分别报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备案,企业合同、章程报外经贸部备案。
本通知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1996年8月22日

无锡市杜鹃花奖授奖规定

江苏省无锡市人民政府


市政府关于印发《无锡市杜鹃花奖授奖规定》的通知

锡政发〔2001〕119号

各市(县)和各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现将《无锡市杜鹃花奖授奖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执行中有什么问题,请直接与市外经贸局、市外办联系。

无锡市人民政府
二○○一年六月四日


无锡市杜鹃花奖授奖规定


为鼓励国(境)外人士关心、支持和帮助无锡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促进和扩大无锡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对为无锡作出重大贡献的有关人士授予杜鹃花奖,特制订本规定。
第一条授奖对象范围
下列范围人士可授予“杜鹃花奖”:
(一)在无锡投资的外国及港、澳、台地区和海外侨胞企业的代表及其派驻在无锡外商投资企业工作的代表;
(二)应聘担任无锡市各级经济发展咨询顾问的各国、各地区人士;
(三)应邀(聘)在无锡各政府管理部门、教育机构、科研机构以及新闻、文化、体育和其他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各国、各地区专家;
(四)在其他方面为无锡作出贡献的各国、各地区人士。
第二条授奖条件
授予“杜鹃花奖”者,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为无锡引进利用外资重大项目,推进在锡外商投资企业增资扩股并迅速形成规模,对无锡经济建设作出重大贡献的;
(二)为无锡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或填补某方面空白,技术研发获得重大突破,为加快无锡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作出重大贡献的;
(三)积极为无锡开拓国内外市场,促进无锡对外经贸活动开展并作出重大贡献的;
(四)为无锡培养人才,在科研、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及对外宣传等工作中作出重大贡献的;
(五)为无锡开展对外友好交往,建立交流合作和友好城市关系作出重大贡献的;
(六)向无锡捐赠有重要价值的仪器设备、图文资料,资助无锡公益和慈善事业,取得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
第三条评审程序
杜鹃花奖的评审程序为:根据杜鹃花奖的授奖对象和条件,由有关单位推荐并填写《无锡市杜鹃花奖申请表》,一式四份经主管单位领导签署盖章后报市外经贸局和市外办,经市利用外资管理委员会和相关部门评审及审核后,上报市政府批准。
杜鹃花奖一般每年评选一次。推荐单位应在每年12月31日前,将申报表报送市外经贸局和市外办。
第四条颁奖办法
(一)每年杜鹃花奖评选结果经市政府批准后,由市外经贸局和市外办联合以书面形式通知推荐单位,再由推荐单位通知获奖者。
(二)杜鹃花奖获得者由市政府颁发杜鹃花奖荣誉奖章、荣誉证书和奖金,以资鼓励。荣誉证书由市长签署,并由市长或委托副市长授予。
(三)授奖仪式以市政府名义举办,一般在每年的3月份采取集中形式进行,具体授奖工作由市外经贸局和市外办统一组织与承办。
(四)对贡献特别突出的杜鹃花奖获得者,报经市人大常委会同意,将由市政府授予无锡市“荣誉市民”称号。“荣誉市民”证书由市长签署和授予。
第五条其它
(一)《无锡市杜鹃花奖申请表》、杜鹃花奖荣誉奖章和荣誉证书,由市外经贸局和市外办统一制作。
(二)杜鹃花奖获奖者的推荐单位,要经常与获奖者保持联系,加强对他们的服务,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
(三)对获奖的外国友人及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的新闻报道,由市新闻办公室统一扎口管理;凡报道获奖者及其事迹,报道前要征得推荐单位及当事人的同意。
(四)如发现获奖者有损害我国国家利益、损害我市形象行为的,市外经贸局和市外办要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处理,直至撤销杜鹃花奖荣誉称号。
(五)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