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被越南驱赶回国的原我军干部、战士的军龄计算问题的通知(摘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1 22:35:01   浏览:987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被越南驱赶回国的原我军干部、战士的军龄计算问题的通知(摘录)

中组部 民政部 财政部 等


关于被越南驱赶回国的原我军干部、战士的军龄计算问题的通知(摘录)
中组部、民政部、财政部、公安部、国家人事局、国家劳动总局、国务院侨办、总政

中央组织部、民政部、财政部、公安部、国家人事局、国家劳动总局、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总政治部关于被越南驱赶回国的原我军干部、战士的军龄计算问题的通知(摘录)


……
我们同意广州军区政治部《关于被越南驱赶回国的原我军干部、战士的安置、党籍处理和军龄计算等问题的报告》,现摘要转发你们,望参照执行。
附:
广州军区政治部关于被越南驱赶回国的原我军干部、战士的安置、党籍处理和军龄计算等问题的报告(摘要)
一、凡被越南驱赶回国的原我军干部、战士,不再收回部队,由地方政府统一安置。在越南和回国后到正式安排工作的一段时间,不计算军龄,应计算连续革命工作年限。

七、五十年代以后个别或少量派出的人员,被越南驱赶回国的,也按上述原则办理。



1981年9月8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2003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计划的通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关于印发2003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计划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

按照党的十六大对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根据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我们编制了《2003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计划》,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做好本地区计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

2003年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
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再就业工
作会议的部署,落实全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要求,继续巩固两个确保,
加大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力度,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步伐,切实维护劳动者
合法权益,协调推进各项劳动保障事业的发展。

一、积极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力争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
左右。各地要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工作的通知》(中发〔2002〕12号)要求,明确目标责任,加大工作力度,
努力开辟就业门路,积极创造就业岗位,落实促进再就业的各项扶持政策,
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增加资金投入,积极做好劳动力市场三化建
设推进试点工作,加强就业服务和再就业培训,提高培训后的再就业率。全
年新增就业岗位800万,力争达到950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达到400万
人,使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培训后再就业率达到60%,城镇登记失
业率控制在4.5%左右。

二、确保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积极稳妥地做好下岗职工基
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工作,对协议期满暂时无法解除劳动关系的下岗
职工,继续运用现有各类渠道筹措的资金保障其基本生活。依法拓宽失业保
险的覆盖面,重点解决好事业单位和非公有制企业参加失业保险问题,力争
使参保人数达到10620万人。按规定为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提供失业保险待
遇,并促进其再就业。

三、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进一步深化养老保险制
度改革。依法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做好社会保险关系接续工作,力争使城
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增加到11220万人。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
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规范各项管理办法。积极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
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使80%的企业退休人员通过社区管
理、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依托企业主管单位(或企业)管理等各种形式
实现社会化管理服务。推动企业年金工作开展。

四、继续贯彻“三改并举”的方针,积极稳妥地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加强医疗保险服务管理,全面提高管理服务的效率和水平。完善多层次医疗
保障体系。不断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力争使全国参保人数达到10000万人。

五、继续推进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工作。全面推进工伤保险改革,建立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工伤保险制度,完善工伤保险法律政策体系和
管理程序,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达到5000万人。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妇女发
展纲要(2001—2010)》提出的目标要求,规范生育保险管理,保障生育职
工的基本生活和医疗待遇,积极扩大生育保险覆盖范围,力争城镇职工参加
生育保险人数达到3500万人。

六、加强工资收入分配宏观调控,理顺分配关系。进一步加强企业工资
收入分配宏观调控体系建设,完善工资指导线制度和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
位制度,加快建立人工成本预测预警制度,继续推进企业经营者收入分配制
度改革,深化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指导各地制定和颁布小时最低工资标
准,加强对高收入垄断行业工资分配的调控,在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的基础上,
逐步提高广大职工工资水平,使职工货币平均工资增长13%左右。

七、进一步加强劳动关系调整机制建设,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全面
加强劳动合同管理,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劳动合同签订工作,规范劳动关系调
整工作,积极推进建立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逐步建立多层次、多渠道
的劳动争议调解网络。做好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预防处理工作,加大预防群体
性事件和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力度。

八、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积极推进劳动保障立法工作。完善劳动保
障监察制度,规范监察执法行为,重点查处无故克扣和拖欠工资、非法使用
童工、拒缴或拖欠社会保险费、非法职业中介等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劳动者
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妥善解决劳动保障行政争议,积
极推进劳动保障依法行政。深入贯彻“四五”普法规划,建立劳动保障系统
干部普法培训制度。

九、加强基层劳动保障机构能力建设,为劳动保障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创
造条件。加快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上半年所有城市全部建立街
道劳动保障事务所(站),并在社区聘用专人负责劳动保障工作,尽快形成
和完善工作网络。健全省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普遍建立市县监察机构,有
条件的大中城市要向乡镇、街道和社区延伸,形成省地县乡四级监察网络。
增配专、兼职劳动保障监察员,进一步增强监察机构的执法能力。

十、加快劳动保障信息网络建设,大力推进“金保工程”,逐步形成以
部、省、市三级网络为依托,支持劳动和社会保障业务经办、公共服务、基
金监管和决策支持等核心应用,提高劳动保障政务和服务信息化水平。社会
保险信息系统首批联网的省份建立覆盖辖区内各城市全部参保人员和单位的
集中式资源数据库,市域网延伸到业务经办窗口和相关服务机构。完成社会
保险省级数据中心建设,实现省—市联网和中央—省互联,网上传输养老保
险和医疗保险费用监测数据,力争养老保险广域网覆盖率达到30%,为实现
养老保险全国联网奠定基础。50%以上“三化”建设推进试点城市建立集中
式就业服务和失业保险数据库,积极发展互联网就业信息服务。

十一、积极筹措资金,加大资金投入,切实保障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需
要。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基金监管制度。加强社会保险基
金财务管理,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制度。各地要积极筹措事业发展
资金,优化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保障各项计划指标的顺利完成。

各地要从实际出发,科学编制好本地区的发展计划,切实采取有效措施,
认真做好2003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计划的落实工作。

附件:2003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计划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二○○三年二月十日



司法正义的实现
——从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关系探讨中寻找司法正义

梁雅琳

司法公正又称司法正义,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前者是指运用体现公平原则的实体规范确认何分配具体的权利义务;后者是指是这种确认何分配的过程与方式体现公平性。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的关系问题是一个辨证统一的问题。在大陆法系的国家更注重的是实体主义,因而产生了“重实体轻程序”的理论;而英美海洋法系的国家注重的却是程序的正义,并将其提升到实现法治的必由之路。

【内容提要】
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是否有轻重之分呢?如果有那又孰重孰轻呢?
对于这个问题上,法学界争论不休,主要形成了以下几种观点:实体法一元论、程序法一元论、实体法与程序法二元论。
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关系关系到依法治国的实现,所以我们必须理清思路、明确方向,作出正确的判断。而我认为实体法与程序法都是法律调整社会的重要手段,所以不应把其中之一放在另一更高高度上,而让其为法治社会的建设发挥各自的作用。

【关键词】
实体法一元论 程序法一元论 实体法与程序法二元论 实体正义 程序正义 司法正义 实体法 程序法

一、实体法一元论(不完全的程序正义)
“程序法是实体法的辅助法。” ——某民事诉讼法教材
“审判程序何法二者之间的联系如此密切,就象植物的外形何植物的联系,动物的外形和动物的联系一样。审判程序和法律应当具有同样的精神,因为审判程序只是法律的生命形式,因而也是法律的内在生命的表现。” ——马克思
顾名思义,实体法一元论就是大陆法系国家主张的观点,即重实体而轻程序。在司法传统制度模式下,程序的作用应是以更好地服务于实体法为宗旨的,实体法是内容与目的,程序法是形式和手段,内容决定行使,目的决定手段。所以实体法为主,程序法为辅,程序从属于实体,无法决定实体法的固有模式和内在本质理论上,程序被看作实体的附庸,程序法被看作实体法的从法、助法,程序法无独立意义可言。
在程序法中的诉权只是实体法上权利的延伸和变形,原告在对被告享有的实体法上的权利得不到满足时,即产生诉权。诉权是实体法上的权利的作用或效果,是裁判上的手段。诉讼应当以实体法认可的请求权为前提,当该项请求权不被他人承认时,才可以向法院起诉,因此诉讼制度旨在实现实体法上的权利。
程序法因诉权本身是实体请求权的延长线或派生,所以是从属于实体法的单纯的程序法;进而诉讼法学也是以诉讼程序理论为核心内容,诉讼程序则是实现实体法的工具。
在司法实践上,程序法紧紧被看作法院办案的操作规程,其地位低至可有可无,违背程序的现象多且频繁,常常忽略程序正义在司法公正重的价值。
二、 程序法一元论(纯粹的程序正义)
“程序的公平性和稳定性是自由的不可或缺的要素。只要程序适用公平,不偏不倚,严厉的实体法也可以忍受。事实上,如果要选择的话,人们宁愿生活在忠实适用我们英美法程序的苏联实体法制度下,而不是有苏联程序所实施的我们的实体法制度下。” ——杰克逊【美国联邦最高院大法官】
“诉讼法是实体法之母。” ——谷口安平【日】
程序法一元论则提出了与实体法一元论相对的观点,这是英美海洋法系国家所支持的观点。
程序正义一词最早寻源于英美海洋法系中的“正当程序”思想,它泛指对任何个体权益的剥夺均须保证其享有被告知权、陈述权和请求听证权。
程序法一元论主张程序正义是法治社会的标志,指司法正义的精髓所在,离开程序法和程序性规则,任何法律制度都无法运转,程序正义既吸纳了民主和人权的价值,通过程序促进政治稳定与连续,将权威奠基在合法性的基础之上,程序是一切正义的来源。。就如英国古老的箴言说“正义不仅要得到实现,而且要一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这种观点中坚持以诉讼过程而不仅以诉讼结果为出发点和评价标准的理念,它强调在诉讼中,要实现实体公正,必须从程序着手,首先实现程序公正程序公正为出发点即着眼于过程公正的诉讼程序则更多的注重程序的自治和程序的安定,强调只要程序本身被遵守,实体的处理结果就应当被认为是公正的;其特点是程序刚性,诉讼主体如果违反法律关于诉讼规程的强制性规定,就会导致对其不利的后果发生。将诉讼程序本身具备的内在品质作为评价程序的标准,而不再以程序对实现实体上的有用性作为评价诉讼程序的价值标准。
三、 实体法与程序法二元论
“实体法和程序法犹如一辆车的两个轮子,对诉讼都起作用,在它们之间不可能存在主从关系。 ——兼子一【日】
实体法与程序法二元论是我所赞同的观点,它认为实体法与程序法处于一样的高度,相伴而生,相随而亡的,两者关系极为密切,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同等关系,无论是实体法,还是程序法,对于解决社会冲突或纠纷具有同等的重要性。这种观点既不赞实体法一元论,也不赞程序法一元论。就是说,程序法的第一价值是保证实体法的正确实施,同时绝不能忽视其自身的重要独立价值。
在司法实践上,实体法和程序法地位同重,原告提出自己享有判决请求权之后,法院将对原告的该项主张是否具备作为实体法律关系内容的“权利保护要件”进行认定。法院如果认定原告的请求具备权利保护要件,就会作出原告胜诉的判决;反之,法院如果认定原告的请求不具备权利保护要件,则将判决被告享有判决请求权,即驳回原告的请求,判决被告胜诉。但是在这过程中必定遵循程序法所规定的程序。
从民法与民事诉讼法的一般理论中分析实体法与程序法二元论
民法与民事诉讼法在调整民事法律关系、规范私人主体的社会活动中共同协调地发挥着各自的作用,一方面,民事诉讼法依托与民事实体法,按照民事实体法的要求安排其程序,以实现民法上所规定的权利;另一方面,民法上的权利的实现又依赖于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对民法有着保障和限制的作用。
民法能调整民事法律关系中主体的活动,说到最后都是因为法律赋予它的强制力,但是这种强制力仅仅停留在法的属性上,即法律条文上,并为实现化。在实践层次上它通过特定的形态而现实化,这种形态即使诉讼强制,即民法只有通过民事诉讼法一系列程序的贯彻与实现,它的内部生命才能得以实现。诉讼强制是一种国家运用强制力的形式,因此诉讼是一种现实上的强制力。
民法-————实体法——理论上的强制力——规定强制力

基础、目的 保障、限制

民事诉讼法——程序法——现实上的强制力——实现强制力
所以民法与民事诉讼法并不是实体法一元论中称的程序法是实体法的助法,更不是程序法一元论中称的程序法是实体法之母,要贯彻依法治国,实现法治千万不可重此轻彼,坚一弃另,而要双管齐下,共同促进社会经济和人文的进步。
(一) 从民事诉讼法角度分析——反斥实体法一元论
实体法是关于现实生活的模式规范,从根本上说是静态的,自身缺乏实施上的保障。民事诉讼法是以程序制度来保障民事实体法的实现的。程序保障在广义上意味着为了保证审判的公正而和程序或制度上设定的种种要求和规范性作法,它体现着民事诉讼法对于民法要求的适应性与一致性。
1、民事诉讼法实现民事实体法的层次
(1)具体层次:依据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程序解决具体民事纠纷,适用民法做出判决
(2)一般层次:通过民事诉讼法自身在实体公正方面的合理性,特别是具体案件正确审理的示范和教育效应,在广泛的社会范围内树立起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法作为民法实现上的坚强后盾的威名。而赋予民法一定的“威慑力“,是民法在广泛的社会范围内得到自觉遵行。换言之,既充分发挥民事诉讼的预测和指引功能。
2、民事诉讼法对民法实施的保障作用
(1)民事诉讼法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实体公正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
(2)民事诉讼法规定了一系列前后衔接的程序阶段与环节,从程序的技术性角度来说保证了较好或更好地实现实体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