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湖南省<教师资格条例>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4 19:47:35   浏览:894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湖南省<教师资格条例>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

湖南省教育厅


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湖南省<教师资格条例>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

湘教师字[2002]4号


各市州教育局、各高等学校:

为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国务院《教师资格条例》和教育部《<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我厅制定了《湖南省<教师资格条例>实施细则(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湖南省<教师资格条例>实施细则(试行)》


附件:

湖南省《教师资格条例》实施细则(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国务院《教师资格条例》、教育部《<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符合《教师法》规定学历的中国公民,可以依照本细则的规定申请认定其教师资格。

第三条 中国公民在湖南省行政区域内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

第四条 省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全省教师资格制度的组织实施和协调监督工作;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教师资格制度的组织实施和协调监督工作。

第五条 依法受理教师资格认定申请的县级以上(含县级,下同)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为教师资格认定机构。


第二章 教师资格分类与适用

第六条 教师资格分为以下七类:

1、幼儿园教师资格;

2、小学教师资格;

3、初级中学教师和初级职业学校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以下统称初级中学教师资格);

4、高级中学教师资格;

5、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以下统称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

6、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实习指导教师资格(以下统称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

7、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成人教育的教师资格,按照成人教育的层次,依照上款规定确定类别。

第七条 取得教师资格的公民,可以在本级及其以下等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担任教师;但是取得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的只能在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或者初级职业学校担任实习指导教师。

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相互通用。


第三章 教师资格认定条件

第八条 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应当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遵守教师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为人师表。

第九条 申请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的学历要求是:

1、申请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2、申请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3、申请初级中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4、申请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5、申请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和具有相当助理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中级以上工人技术等级;

6、申请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

第十条 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的教育教学能力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1、具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知识,修学过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

2、具备承担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和基本能力,面试、试讲合格;

3、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二级乙等以上标准,少数方言复杂地区的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三级甲等以上标准。1954年1月1日以前出生的申请人员,不需参加普通话测试;

4、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无传染性疾病,无精神病史,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在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指定的县级以上医院体检合格。


第四章 教师资格认定程序

第十一条 个人申请。在规定的受理申请期限内,由本人向其户籍或工作单位所在地的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或依法接受委托的高等学校提出教师资格认定申请,并提交下列证件和材料:

1、由本人填写的《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一式两份;

2、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

3、学历证书原件和复印件;

4、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指定的县级以上人民医院出具的体格检查合格证明;

5、《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原件和复印件;

6、《湖南省申请认定教师资格面试、试讲情况登记表》;

7、《申请人思想品德鉴定表》,在职申请人,该表由其工作单位填写;非在职申请人,该表由其户籍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或者乡镇人民政府填写。应届毕业生由毕业学校负责提供鉴定。必要时,教师资格认定机构可以要求有关单位提供更为详细的证明材料;

8、非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人员必须提供相应层次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培训结业证书;

9、高等学校拟聘任副教授以上教师职务申请认定高等学校教师资格人员,需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第十二条 初步审查。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或依法接受委托的高等学校应对申请人提交的证件和材料真实性进行初步审查。

第十三条 专家审查。教师资格专家审查委员会对申请人的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进行审查,提出审查意见。

第十四条 教师资格的认定

初级中学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幼儿园教师资格由申请人户籍或工作单位所在地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认定。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高级中学教师资格由申请人户籍或工作单位所在地的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查后,报市(州)教育行政部门认定。

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由省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认定。省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委托本行政区域内经过国家批准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认定本校拟聘任人员的高等学校教师资格,依法接受委托的高等学校拟认定教师资格的人员应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核准。

第十五条 因学校调整、合并等原因,需要取得其他种类教师资格的人员,应依照法定程序及时申请认定与其新的教学岗位相应的教师资格。

第十六条 资格认定工作每年春季和秋季各一次,正式受理前,教师资格认定机构应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具体时间如下:

1、受理时间:4月15日至4月30日(春季),

10月15日至10月30日(秋季)

2、资格认定: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根据教师资格专家审查委员会的审查意见,在受理申请期限终止之日后30个法定工作日内作出是否认定教师资格的结论,并将认定结果通知申请人。符合法定的认定条件者,颁发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


第五章 教师资格认定的特殊规定

第十七条 各级各类学校师范教育类专业应届毕业生可以在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期持学校出具的学业成绩单和本细则第十一条第1、2、4、5、7款所规定的材料,向就读或拟任教学校所在地教师资格认定机构申请认定相应的教师资格。对于材料齐全,符合认定条件的,在其取得毕业证书后,由教师资格认定机构认定其相应的教师资格。

第十八条 各级各类学校师范教育类专业往届毕业生可以持本细则第十一条第1、2、3、4、5、7款所规定的材料,向其工作单位或户籍所在地教师资格认定机构申请认定相应的教师资格。教师资格认定机构在审查其提供的材料后,符合认定条件的,认定其相应的教师资格。

第十九条 应届非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生可以在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期持学校出具的学业成绩单和本细则第十一条第1、2、4、5、7、8款所规定的材料,向就读或拟任教学校所在地教师资格认定机构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对通过教师资格专家审查委员会审查、符合认定条件的,在其取得毕业证书后,由教师资格认定机构认定其相应的教师资格。

第二十条 除高等学校拟聘任教师职务的人员外,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暂不受理社会上其他人员认定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的申请。

第二十一条 高等学校拟聘任副教授以上教师职务或具有博士学位者,申请认定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可以免修教育学、心理学,免面试、试讲和普通话水平测试。


第六章 教师资格证书管理

第二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按照《教师资格证书管理规定》(教人[2001]6号)加强对教师资格证书的管理。教师资格证书作为持证人具备国家认定教师资格的法定凭证,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印制。《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统一格式。

《教师资格证书》和《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由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按国家规定统一编号,加盖相应的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公章、钢印后生效。

第二十三条 取得教师资格的人员,其《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一份存入本人的人事档案,其余材料由教师资格认定机构归档保存。各级教师资格认定机构均应建立教师资格管理数据库。

第二十四条 持证人的教师资格证书遗失,由持证人在公开发行的报刊上刊登遗失声明,并向原发证机关提出书面报告,申请补发。

持证人的教师资格证书因损毁影响使用的,由持证人向原发证机关提出换发新证书的书面申请。原发证机关应当在补发的同时收回损毁的教师资格证书。

第二十五条 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丧失教师资格者,由其工作单位或户籍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按教师资格认定权限会同原发证机关办理注销手续,收缴证书,归档备案。丧失教师资格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

第二十六条 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的或者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应撤销其教师资格,被撤销教师资格的,由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收缴其教师资格证书,归档备案。被撤销教师资格者,自撤销教师资格之日起,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

第二十七条 对使用假教师资格证书者,一经查实,按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处理,5年内不得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由教育行政部门没收假证书。对变造、倒卖教师资格证书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 教师资格证书编号和颁发的有关具体事宜,另行规定。

第七章 组织领导

第二十九条 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法定的职业许可制度。建立教师资格制度有利于教师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各级教师资格认定机构、依法接受委托的高校应成立“教师资格认定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并组织协调本地区、本单位的教师资格制度实施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由教育行政部门或单位的主要领导担任,各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师资(人事)部门,负责日常工作。教师资格认定机构要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按照要求,积极稳妥地做好教师资格认定工作。

第三十条 按照法律规定严格教师资格的认定范围和条件,对擅自扩大教师资格认定范围,放宽认定条件,随意更改或变动法定程序,滥发《教师资格证书》及其他弄虚做假的违法、违纪行为,一经发现,依照法律法规,严肃处理。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本细则所称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系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若干问题的实施意见》(教人[1995]81号)规定的范围。

第三十二条 本细则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原有关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即行废止。

第三十三条 本细则由湖南省教育厅负责解释。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浅谈买卖合同中标的物的风险民利益承受

韩召峰


  (一)买卖合同中标的物的风险负担
  买卖合同中标的风险是指买卖合同的标的物由于不可归责于买卖合同双方当事人事由毁损、灭失所千百万的损失。风险负担是指该损失应由谁来承担。
  我国民法对于物权变动,采债权形式主义模式,将交付行为作为动产标的物所有权移转的成立要件。我国《合同法》第142条规定:“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在标的物交付之前由出卖人承担,交付之后由买受人承担,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从而使得该条规定所确立的风险负担的一般规则与《合同法》第133条头等动产标的物所有权移转的一般规则“标的物的所有权自标物交付时起移转”相一致。
  风险负担的交付主义规则在具体应用时,应注意:
  1.依据《合同法》第144条规定,出卖人了卖交由承运人运输的在途祭的物,除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以外,毁损、灭失的风险自合同成立时起由买受人承担。
  2.当事人没有约定将会地点或者约定不明确,标的物需要运输的,出卖人将标的物将会给第一承运人后,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由买受人承担《合同法》第145条。德国法在这一问题上的做法有所不同。根据《德国民法典》第474条第2款的规定“对于在本目中调整的买卖合同,不适用第445条和第447条”以及第447条第1款的规定“出卖人经憎爱人请求而将出卖物送交于履行地之外的全体地点的,一俟出卖人将物交付于运输经理人、承揽人或全体被指定执行送交的人或机构,危险即卖主地买受人”,不难看出,“在消费品买卖的情形,仍然适用新法第446条即危险自了卖物交付于买受人时始发生移转,即使出卖人将标的物送将于买受人,并为此目的百将标的物交付于运输代理人或者承运人,也不例外。
  3.出卖人按照约定未交付有关标的物的单证和资料的,不影响标的物毁损、不失风险的转移《合同法》第147条。这表明在约定保留所有权场合,即使出卖人未向买受人交付取标的物的单证和资料,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仍自标的物交付时起转移。
  4.《合同法》第143条规定,因买受人的原因致使标的物不能按照约定的期限交付的,买受人应当自违反约定之日起承担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所谓因买受人的原因,主要包括两种情形:一为买受人违约,比如买受人由于可归责于自身的原因陷于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出卖人由于俣同履行抗辩权的行使,在合同约定的履行中止义务履行的;或者是买受人迟延受领或无正当理由气绝受领的。二为买卖人对了卖人准备交付的标的物实施侵权行为,致使出卖人无法按照约定的期限交付标的物,双方又未补充约定变更合 履行期限的。在这两种情况下,即使出卖从没有完成标的物的交付,买受人仍自约定的交付期限起,承担标的物毁损。灭失的损失。
  5.了卖人约定或者法律的规定将标的物置于交付地点,买受人违反约定没有收取的,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自违反约定之日起由买受人承担《合同法》第146条。
  6.因标的物质量不符合要求,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买受人可以拒绝接受标的物或者解除合同。买受人拒绝接受标的物或者解除合同的,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由出卖人承担《合同法》第148条。
  7.《合同法》第149条规定,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由买受人承担的,不影响因出卖人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买受人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的权利。
  (二)买卖合同中的利益承受
  利益承受是指标的物于买卖合同订立后所生的孳息的归属。标的物于合同订立后所生孳息的归属与风险的负担是密切相联的,二者遵循同一原则。因此在利益承受上,标的物在交付前产生孳息,归出卖人所有;标的物交付后产生孳息,由买受人承受。合同另有规定的,依其约定《合同法》第163条。


北安市人民法院 韩召峰

科学技术部关于印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课题预算评估规范(试行)》和《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课题预算评审规范(试行)》的通知

科学技术部


科学技术部关于印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课题预算评估规范(试行)》和《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课题预算评审规范(试行)》的通知


国科发财字〔2002〕35号

各有关单位:
为了加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规范课题研究经费的预算评估、评审活动,我们研究制定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课题预算评估规范(试行)》和《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课题预算评审规范(试行)》,现予发布实施。

附件1: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课题预算评估规范(试行)
附件2: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课题预算评审规范(试行)


二00二年二月一日

附件1: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课题预算评估规范(试行)


一、评估的基本要素
(一)评估的对象
根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财教〔2001〕207号文)的规定,以下课题的预算必须委托专业科技评估机构进行评估:
1.资助总金额在1000万元以上(含1000万元)的成本补偿式课题;
2.资助总金额在1000万元以下的需要进行评估的成本补偿式课题。
(二)评估的任务、目的与时间尺度
863计划课题经费预算评估的主要任务是对成本补偿式课题经费预算的合理性进行评价,目的是为有关管理部门对预算的审查提供决策参考。预算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课题经费预算与课题研究目标的相关性、预算与国家政策的相符性以及预算的经济合理性。
根据管理规定,对于研究周期在3年以内(含3年)的课题,预算一次编制,预算的起止时间与课题合同的起止时间一致;对于研究周期在3年以上(不含3年)的课题,预算分次编制,第一次预算的时间长度为课题研究的前两个年度,第一次预算的起始时间与课题合同的起始时间一致,最后一次预算的终止时间与课题合同的终止时间一致。课题预算评估的时间尺度与其所编制预算的起止时间一致。
(三)评估活动的委托者与评估机构
根据科技部管理规定(863计划联合办公室会议纪要),由科技部条件财务司委托专业科技评估机构在第一批863计划课题中选择部分课题进行课题经费预算评估试点。对于非试点的评估课题,由领域办公室委托专业科技评估机构对课题经费预算进行评估。评估委托者应按照公开、公平和竞争的原则,择优委托专业科技评估机构(以下简称评估机构)。
评估机构是评估活动的实施主体,评估机构在受理委托者提供的课题预算申报材料后,对课题预算进行分析和评价,形成对课题预算的评估结论,并向委托者提交正式的评估报告。
评估委托者和评估者在课题预算评估活动中的权利、义务关系必须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合同或协议方式进行约定。合同或协议中应对评估的目的、内容、进度、保密要求、评估报告的用途及其公开范围、评估费用等重要内容进行约定。
二、评估的原则、依据、内容与标准
(一)评估的原则
评估活动必须坚持独立、客观、公正、科学的基本原则,应遵循以下原则。
1.边界清晰原则。课题预算评估活动仅对课题任务合同书中规定任务所需要的经费预算进行评价,不对课题任务目标、技术路线、依托单位是否合理等立项情况进行评价。
2.目标相关原则。课题预算评估活动以课题确立的任务目标为依据,预算支出应与课题任务有关,课题预算的总量、强度与结构等应符合课题任务的规律和特点。
3.政策相符原则。课题预算评估活动严格执行有关政策与管理规定。
4.经济合理原则。课题预算评估活动参照国内外同类研究开发活动的状况,并考虑我国的国情。课题预算支出应与资源供给能力相匹配,在不影响课题任务的前提下,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5.依据充分原则。课题预算评估活动要求预算具有充分的依据,依据不充分的预算,评估时将认为不够合理。
6.信誉度评价原则。课题预算评估活动在对课题预算进行分析的同时,对预算编制工作的可信度进行分析与评价,其结果为预算评估提供参考。
(二)评估的依据
课题预算评估活动的基本准则是《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财教〔2001〕207号文,财政部、科技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2001年11月5日)以及《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课题预算编报指南》(科技部条件财务司,2001年11月)。
课题预算评估的主要依据是课题责任人和依托单位正式申报的课题预算书(包括预算表、预算说明书以及其他附件等材料)和课题任务合同书,以及评估机构对课题预算的分析、调查和判断。
(三)评估的内容与标准
课题预算评估的内容是课题及其各子课题的各个科目的预算,重点是课题预算中的专项经费预算,包括直接费用(分人员费、设备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业务费、修缮费和其他直接费用六个二级科目)、间接费用(分现有仪器设备使用费、房屋占用费、直接管理人员的人员费和其他间接费用四个二级科目)以及协作研究支出。评估内容见表1。

表1 863计划课题预算评估内容


预算科目 评估内容

直接费用
人员费
按子项依托单位性质,人员费比例是否符合管理规定;
所列研究人员是否真实,各类人员是否都与本课题研究任务有关,在本课题的责任是否明确;

设备费
购置大型设备中有无可协作共享的;
购置/试制设备中有无立项时依托单位承诺无偿提供的;
购置/试制设备的必要性,与课题目标的相关性;
购置/试制设备的技术性能指标是否满足课题目标的需要;
设备费所占比例是否符合领域特点;
设备在国内的分布情况,依托单位是否已有该类设备;
不同子课题是否购置同样或类似的设备,有无必要;
购置设备的报价、试制设备的成本分析是否合理;
常规通用设备的数量、人均拥有水平及预算是否经济;
国际合作与交流费
出国团组开支标准是否符合国家政策规定;
外国专家的资助标准是否符合国家政策规定;出国的内容与项目目标的相关性;
聘请外国专家来华工作与项目目标的相关性;
国际合作与交流费所占比例;
出国批次、人数、时间、地点与路线的经济合理性;
聘请外国专家批次、人数、时间的经济合理性;
不同子课题之间的预算有无重复,理由是否充分;
业务费
各项预算概念是否正确,有无交叉重复现象;
有关费用标准(如测试化验费)是否符合国家政策规定;
各项预算与课题目标的相关性 ;
预算的结构是否符合领域特点;
是否经济合理;
各项预算的依据是否充分;
修缮费
修缮费用的比例
修缮的具体内容和必要性;;
修缮的费用标准是否合理;
其他直接费用
其他费用的预算额和比例是否合理;
是否符合政策;
是否与课题任务相关;
依据是否充分;
间接费用
按依托单位性质,间接费用比例是否符合管理规定;
现有仪器设备中是否有国家财政资金购置的并已支付运行费的;
提供的各种具体支撑条件(现有设备、房屋等)与课题任务的相关性;
申请预算的支撑条件中有无立项时依托单位承诺无偿提供的;
提供的各种具体支撑条件能否满足课题的需要;
提供的各种具体支撑条件的数量、收费标准等是否合理,与公允水平的比较,专项经费分担的
比例是否合理;
不同子课题是否重复收费等;
协作研究支出
协作研究任务是否明确,是否与课题计划任务相关;
协作研究支出费用的总量和比例是否合理;
协作研究支出费用的结构和各项预算是否合理。


课题预算评估的基本标准是"目标相关性原则"(指预算应与课题任务目标相关)、"政策相符性原则"(指预算应符合有关的政策法规)和"经济合理性原则"(指预算应经济合理,在不影响课题任务的前提下,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课题中各子课题预算中人员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和间接费用预算占该子课题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之和的比例应符合《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课题预算编报指南》的要求。其中:
人员费比例一般在5%-15%之间,具体比例根据各子课题依托单位的性质分别核定。当子课题依托单位为由国家财政拨付事业费的科研、教育等事业单位时,人员费比例一般为5%以内;当子课题依托单位为转制科研机构、国内企业、国外机构或组织时,人员费比例一般为15%以内。
国际合作与交流费比例一般不超过10%。
间接费用比例一般在5%-30%之间,具体比例根据各子课题依托单位的性质分别核定。当子课题依托单位为由国家财政拨付事业费的科研、教育等事业单位时,间接费用比例一般为5%以内;当子课题依托单位为转制科研机构时,间接费用比例一般为15%以内;当子课题依托单位为国内企业、国外机构或组织时,间接费用比例一般为30%以内。
以上科目的预算若超过各档控制比例,需进行重点审查。
协作研究支出必须严格控制,并以课题任务合同书中明确了的任务为依据。
各子课题预算中其他科目预算应符合课题的实际情况,符合同类研究开发经费支出的规律。
三、评估的程序与方法
(一)评估的程序
863计划课题预算评估活动应遵循以下程序:
1.管理部门受理课题预算申报材料并进行形式审查,委托评估机构对课题预算进行评估。
2.评估机构接受委托,对每个课题预算进行评估,最后向委托者提交评估报告。
3.管理部门对评估报告进行审查,参考评估结果,提出对课题预算的审查意见。
其中,评估机构评估阶段是预算评估活动的核心,它包括"形式评估"、"基本评估"、"重点评估"和"报告形成与提交"四个程序。
(1)形式评估。评估机构接受评估委托,受理委托者提供的待评估课题的材料,如课题预算书、课题任务合同书、有关政策文件等,并依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课题预算编报指南》对课题材料进行形式上的核查,包括材料的完备性和有效性、关键数据的一致性与平衡关系等。
评估机构不直接受理被评单位的材料,如申报材料有欠缺,需要补充,评估机构可向评估委托者提出。如果评估机构认为材料存在严重欠缺,不能满足评估的要求,或存在其他不宜于评估的情况,评估机构可以不予以评估。
(2)基本评估。评估机构对课题预算的政策相符性、目标相关性和经济合理性进行分析与评价。主要方法包括材料分析、咨询与调研、数据分析、规则筛查、综合。在此基础上,形成基本评估结论,至此,基本评估程序完毕。如果还存在一些疑难问题,则需要启动"重点评估"程序,否则,评估机构开始准备撰写评估报告,评估活动进入"报告形成和提交"阶段。
(3)重点评估。该程序为非强制程序,只对部分课题启动。当课题预算存在问题较多,或分析判断难度较大时,应该启动该程序。评估机构应根据各个课题的具体情况,确定重点评估的内容和方法,如对课题申请购置的大型设备进行专题论证,或对重点问题深入咨询调研和分析等。
(4)报告形成和提交。评估机构综合整理上述工作,撰写评估报告,并对报告进行审查和修改,最终将正式报告提交给委托者。
(二)评估的主要方法
1.材料审查与数据分析。评估人员应首先对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包括材料的完备性与规范性、法定手续的完备性、数据一致性与平衡关系等。
评估人员应认真研读课题的任务合同书和预算书,从预算评估的角度,了解课题及其预算的总体情况和主要特点,对于在材料研读中发现的初步问题及其可能涉及的预算科目和额度,进行记录。
评估人员应维护预算编制申报材料的严肃性,以委托者提交的各申报单位的正式预算申报材料为依据。材料若不符合要求,可通过委托者要求申报单位补充材料。任何人不得对已经正式上报的申报材料进行修改,除非得到评估委托者的同意,并具备申报材料所应具备的法定手续。
评估机构应对课题申报的预算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2.调查咨询。在课题预算评估活动中,评估机构应针对具体问题进行调查与咨询活动,调查与咨询活动所获得的信息作为评估机构形成评估结论的重要依据。
评估机构调查咨询的对象应包括技术专家、管理专家、市场专家、财务专家等,本规范将这些人员统称为咨询专家。咨询专家应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和职业道德,能够独立、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提出咨询意见;应熟悉课题所在领域或行业的科技经济发展状况,了解高技术研究开发活动的特点与规律;咨询专家的群体组成应配置合理,具有代表性和互补性,专家群体应包括熟悉课题研究内容和相关设备的技术专家和熟悉财政财务政策的经济专家。每个课题的咨询专家总人数不得少于5人,其中,技术专家不得少于2人,经济专家不得少于2人,来自相同单位的专家不得超过2人。
以下人员不能聘为咨询专家:直接参加被评课题的研究、管理或设备销售活动,与该课题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员;被评课题以正当理由正式提出希望回避的人员;评估机构的人员和评估委托者。
评估机构应根据课题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调查咨询的方式,并对调查咨询活动的重要内容进行记录存档。
3.分析与综合。评估人员对课题预算材料、数据分析结果、调查咨询所获得的专家意见等多方面信息进行分析与综合,结合评估人员的专业特长和经验,形成评估机构对课题预算合理性的判断结论。
(三)评估活动的质量控制
评估机构应建立评估活动的质量控制体系,采取有效措施来保障预算评估活动的质量。
评估机构应选派胜任的评估主持人来负责预算评估活动,并组织适合的评估组;应编制评估机构内部具体操作的评估工作文件;应对所有评估人员进行培训,使其了解863计划相关政策,掌握评估的方法和标准等;应明确每一个参与评估活动的人员的任务与责任;应建立工作记录制,对评估中的关键信息进行记录,认真完成和妥善保管评估活动中的重要工作文件;应建立评估报告审查制,所有评估报告在正式提交委托者前都须经过评估主持人和评估机构负责人的审查;应明确评估人员和咨询专家的行为准则,并事先告知相关人员。
四、评估的行为准则
(一)评估机构的行为准则
评估机构应坚持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坚持第三方的立场,行为规范,遵守以下行为准则。
1.维护被评对象的知识产权,除咨询专家外,不得向与预算评估活动无关的任何单位或个人扩散课题申报材料。评估机构应对评估所涉及课题的研究内容、技术路线、预算方案等进行保密。
2.评估机构应为咨询专家创造有利于专家独立、客观、公正、充分地发表意见的氛围,不得向被评单位及与预算评估活动无关的任何单位或个人透露专家咨询意见。
3.未经委托者正式同意,评估人员不得以各种方式收取被评对象的报酬和费用。
4.当评估机构与被评对象有直接利害关系时,评估机构必须向委托者事先申明,经同意后,该评估机构方可承担课题的评估任务,并须在该课题评估报告上注明。
5.未经委托者同意,评估机构不得对外发布评估结果,不得向被评对象及与预算评估无关的任何单位或个人提供课题评估报告和有关课题评估结果。
评估机构若存在违规行为,评估委托者可视情节轻重,采取批评、通报、相关课题的评估结果无效或取消863计划课题预算评估资格等处理措施。
(二)申报者的行为准则
课题责任人和依托单位有义务接受并配合评估机构的评估,按要求提供课题有关资料和信息,并确保所提供资料和信息真实、有效。
课题责任人和依托单位在课题评估活动中提供虚假资料和信息,干扰评估活动独立、客观、公正地开展,造成评估结果严重失实的,科技部可根据情节轻重,采取取消课题立项资格、终止课题合同、降低甚至取消课题经费预算、取消相关人员或单位以后承担国家科研计划课题的资格等处罚措施。
(三)委托者的行为准则
评估委托者应维护评估机构的独立性,不得以任何方式干预评估机构独立开展评估活动。
评估报告是管理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但委托者依据评估报告所采取的管理决策行为,其责任由委托者承担。
科技部或其授权的管理机构不得直接从事课题预算评估业务。
五、评估报告
863计划课题预算评估的正式结果是《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课题预算评估报告》,简称课题预算评估报告,每个课题一个报告,评估机构应在评估活动结束时,向委托者提交评估报告。
评估报告的预期用途是为委托者对课题预算的审查提供决策参考。评估报告的直接用户是委托者,间接用户是科技部和财政部的有关经费管理人员。评估机构有义务对委托者解释评估报告。
所有评估报告均由评估机构提交给委托者,由委托者发放给评估报告的其他用户。未经委托者同意,评估机构不得向其他机构或个人提交评估报告。
评估报告应按照本规范规定的统一格式和要求撰写。评估结论应明确和严谨,政策性问题、涉及较大预算额度或预算编制可信度的重大问题必须在评估报告中反映。
正式评估报告上必须有评估机构负责人的签字以及评估机构的公章。
评估报告的格式见附录。









附录:评估报告格式



863 课题编号: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课题预算
评估报告







课题编号:


课题名称:


评估委托方


评估机构:


评估日期:




一、 课题预算概况

内容:
包括课题名称、责任人、依托单位、子课题结构、课题主要承担单位、课题投入人力、实施周期、
预算总量和各个子课题各个科目的预算情况等。


二、课题预算分析

子课题编号 预算科目 预算中存在的不合理 问题建议预算调整额






注1:金额单位为万元。
注2:若此页空间不够,可另附页。

三、评估结论

1.对课题预算及其编制质量的总体评价,课题预算存在的主要问题



2.关于课题专项经费预算的调整建议

专项经费预算调整额 合计
直接费用调整额
人员费
设备费
国际合作与交流费
业务费
修缮费
其他直接费用
间接费用调整额
现有仪器设备使用费
房屋占用费
直接管理人员费用
其他间接费用

协作研究支出调整额

累计



注1:按子课题编号从小到大排列;增加预算用正数表示,减少预算用负数表示。
注2:金额单位为万元。


四、评估活动说明

1.有关该课题评估需要说明的问题



2.评估组人员名单
姓 名 单位名称 专 业 职务职称 年龄
组长:
成员:



3.评估中调查咨询的专家名单
姓 名 单位名称 专业 职务职称 年龄 调查咨询方式 调查咨询内容





4.评估机构负责人签字和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附表1: 课题专项经费预算申报数据 单位:万元

专项经费预算 合 计
直接费用
人员费
设备费
国际合作与交流
业务费
修缮费
其他直接费用
间接费用
现有仪器设备使用费
房屋占用费
直接管理人员费用
其他间接费用
协作研究支出费

累 计







附表2: 课题专项经费预算评估调整后数据 单位:万元

专项经费预算 合计

直接费用
人员费
设备费
国际合作与交流
业务费
修缮费
其他直接费用
间接费用
现有仪器设备使用费
房屋占用费
直接管理人员费用
其他间接费用
协作研究支出费

累计

附件2: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课题预算
评审规范(试行)


一、评审的基本要素
(一)评审的对象
根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财教〔2001〕207号文)的规定,资助总金额小于1000万元的未进行评估的成本补偿式课题必须逐一进行预算评审;定额补助式资助课题的预算由领域办公室组织专家组议定,成立统一的评审专家组成批审查。
(二)评审的任务、目的与时间尺度
863计划课题经费预算评审的主要任务是对成本补偿式课题经费预算的合理性进行评价,目的是为有关管理部门对预算的审查提供决策参考。预算评审的主要内容包括课题经费预算与课题研究目标的相关性、预算与国家政策的相符性以及预算的经济合理性。
根据管理规定,对于研究周期在3年以内(含3年)的课题,预算一次编制,预算的起止时间与课题合同的起止时间一致;对于研究周期在3年以上(不含3年)的课题,预算分次编制,第一次预算的时间长度为课题研究的前两个年度,第一次预算的起始时间与课题合同的起始时间一致,最后一次预算的终止时间与课题合同的终止时间一致。课题预算评审的时间尺度
与其所编制预算的起止时间一致。
(三)评审活动的组织者与评审专家
课题预算评审工作由863计划领域办公室组织,课题预算评审专家由领域办公室负责组织聘请,评审专家应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和职业道德,能够独立、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提出评审意见;应熟悉课题所在领域或行业的科技经济发展状况,了解高技术研究开发活动的特点与规律;评审专家的群体组成应配置合理,具有代表性和互补性,并具有一定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专家群体应包括熟悉课题研究内容和相关设备的技术专家和熟悉财政财务政策的经济专家。每个课题的咨询专家总人数不得少于5人,其中,技术专家不得少于2人,经济专家不得少于2人,来自相同单位的专家不得超过2人。
以下人员不能聘为评审专家:直接参加被评课题的研究、管理或设备销售活动,与该课题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员;被评课题以正当理由正式提出希望回避的人员;评审组织人员。
评审组织者在聘请评审专家时必须明确评审专家和评审组织者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专家同意后,方可聘其为评审专家正式参与评审活动。
二、评审的原则、依据、内容与标准
(一)评审的原则
评审活动必须坚持独立、客观、公正、科学的基本原则,应遵循以下原则。
1.边界清晰原则。课题预算评审活动仅对课题任务合同书中确定任务所需要的经费预算进行评价,不对课题任务目标、技术路线、依托单位是否合理等立项情况进行评价。
2.目标相关原则。课题预算评审活动以课题确立的任务目标为依据,预算支出应与课题任务有关,课题预算的总量、强度与结构等应符合课题任务的规律和特点。
3.政策相符原则。课题预算评审活动严格执行有关政策与管理规定。
4.经济合理原则。课题预算评审活动参照国内外同类研究开发活动的状况,并考虑我国的国情。课题预算支出应与资源供给能力相匹配,在不影响课题任务的前提下,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5.依据充分原则。课题预算评审活动要求预算具有充分的依据,依据不充分的预算,评审时将认为不够合理。
6.信誉度评价原则。课题预算评审活动在对课题预算进行分析的同时,对预算编制工作的可信度进行分析与评价,其结果为预算评审提供参考。
(二)评审的依据
课题预算评审活动的基本准则是《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财教〔2001〕207号文,财政部、科技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2001年11月5日)以及《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课题预算编报指南》(科技部条件财务司,2001年11月)。
课题预算评审的主要依据是课题责任人和依托单位正式申报的课题预算书(包括预算表、预算说明书以及其他附件等材料)和课题任务合同书,以及评审专家对课题预算的分析和判断。
(三)评审的内容与标准
课题预算评审的内容是课题及其各子课题的各个科目的预算,重点是课题预算中的专项经费预算,包括直接费用(分人员费、设备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业务费、修缮费和其他直接费用六个二级科目)、间接费用(分现有仪器设备使用费、房屋占用费、直接管理人员的人员费和其他间接费用四个二级科目)以及协作研究支出。评审内容见表1。
课题预算评审的基本标准是"目标相关性原则"(指预算应与课题任务目标相关)、"政策相符性原则"(指预算应符合有关的政策法规)和"经济合理性原则"(指预算应经济合理,在不影响课题任务的前提下,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课题中各子课题预算中人员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和间接费用预算占该子课题直接费用与
间接费用之和的比例应符合《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课题预算编报指南》的要求。其中:
人员费比例一般在5%-15%之间。具体比例根据各子课题依托单位的性质分别核定。当子课题依托单位为由国家财政拨付事业费的科研、教育等事业单位时,人员费比例一般为5%以内;当子课题依托单位为转制科研机构、国内企业、国外机构或组织时,人员费比例一般为15%以内。
国际合作与交流费比例一般不超过10%。
间接费用比例一般在5%-30%之间,具体比例根据各子课题依托单位的性质分别核定。当子课题依托单位为由国家财政拨付事业费的科研、教育等事业单位时,间接费用比例一般为5%以内;当子课题依托单位为转制科研机构时,间接费用比例一般为15%以内;当子课题依托单位为国内企业、国外机构或组织时,间接费用比例一般为30%以内。
以上科目的预算若超过各档控制比例,需进行重点审查。
协作研究支出必须严格控制,并以课题任务合同书中明确了的任务为依据。
各子课题预算中其他科目预算应符合课题的实际情况,符合同类研究经费支出的规律。

表1 863计划课题预算评审内容

预算科目 评 审 内 容
直 接 费 用

人员费
按子项依托单位性质,人员费比例是否符合管理规定;
所列研究人员是否真实,各类人员是否都与本课题研究任务有关,在本课题的责任是否明确;
设备费
购置大型设备中有无可协作共享的;
购置/试制设备中有无立项时依托单位承诺无偿提供的;
购置/试制设备的必要性,与课题目标的相关性;
购置/试制设备的技术性能指标是否满足课题目标的需要;
设备费所占比例是否符合领域特点;
设备在国内的分布情况,依托单位是否已有该类设备;
不同子课题是否购置同样或类似的设备,有无必要;
购置设备的报价、试制设备的成本分析是否合理;
常规通用设备的数量、人均拥有水平及预算是否经济;
国际合作与交流费
出国团组开支标准是否符合国家政策规定;
外国专家的资助标准是否符合国家政策规定;
出国的内容与项目目标的相关性;
聘请外国专家来华工作与项目目标的相关性;
国际合作与交流费所占比例;
出国批次、人数、时间、地点与路线的经济合理性;
聘请外国专家批次、人数、时间的经济合理性;
不同子课题之间的预算有无重复,理由是否充分;
业务费
各项预算概念是否正确,有无交叉重复现象;
有关费用标准(如测试化验费)是否符合国家政策规定;
各项预算与课题目标的相关性;
预算的结构是否符合领域特点;
是否经济合理;
各项预算的依据是否充分 ;
修缮费
修缮费用的比例;
修缮的具体内容和必要性;
修缮的费用标准是否合理;
其他直接费用
其他费用的预算额和比例是否合理;
是否符合政策;
是否与课题任务相关;
依据是否充分;
间 接 费 用
按依托单位性质,间接费用比例是否符合管理规定;
现有仪器设备中是否有国家财政资金购置的并已支付运行费的;
提供的各种具体支撑条件(现有设备、房屋等)与课题任务的相关性;
申请预算的支撑条件中有无立项时依托单位承诺无偿提供的;
提供的各种具体支撑条件能否满足课题的需要;
提供的各种具体支撑条件的数量、收费标准等是否合理,与公允水平的比较,
专项经费分担的比例是否合理;
不同子课题是否重复收费等;
协作研究支出
协作研究任务是否明确,是否与课题计划任务相关;
协作研究支出费用的总量和比例是否合理;
协作研究支出费用的结构和各项预算是否合理。


三、评审的程序与方法
(一)评审的程序与方法
863计划课题预算评审活动应遵循以下程序:
1.管理部门受理课题预算申报材料并进行形式审查,组织课题预算评审专家组。
2.评审专家组对每个课题预算进行评审,最后向组织者提交评审报告。
3.管理部门对评审报告进行审查,参考评审结果,提出对课题预算的审查意见。
其中,评审专家组评审阶段是预算评审活动的核心,它包括"专家组评审"和"报告形成与提交"两个程序:
(1)专家组评审。评审组织者应根据课题情况,根据本规范的规定,组织聘请合适的评审专家。评审组织者可根据课题情况和时间等因素,选择采用会议评审方式或书面评审方式。评审组织者在聘请评审专家时应向专家阐明咨询的目的、任务与要求、行为准则,并向专家提供与评审工作相关的资料、信息和数据,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费用,对有关评审内容和项目背景作必要的介绍与说明。
评审专家依据评审组织者提供的课题预算申报材料,针对评估框架,对每个课题预算的政策相符性、目标相关性和经济合理性进行分析与评价。
每个评审专家必须向评审组织者提交书面评审意见。
评审组织者应对评审活动的重要内容进行记录存档,其主要内容包括评审的内容、方式、专家名单、专家意见以及其他需要特别说明的事项等。
(2)报告形成与提交。课题预算评审工作要求评审专家组组长综合整理各个评审专家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份评审专家组的集体评审意见,完成课题预算评审报告。课题预算评审报告中除体现专家的一致意见外,还必须对专家的不同意见作出说明,并将各个评审专家的意见作为附件附在课题预算评审报告后面。
评审专家组组长应在正式评审报告上签字并将报告提交给评审组织者。
(二)评审活动的质量控制
评审组织者应采取有效措施来保障预算评审活动的质量。评审组织者应选派胜任的人员来负责预算评审活动,并组织适合的工作小组;应编制具体操作的评审工作文件;对所有参与评审的人员进行培训,使其了解863计划相关政策,了解评审活动的规范化要求;明确每一个参与评审活动的人员的任务与责任;应建立工作记录制,对评审中的关键信息进行记录,认真完成和妥善保管评审活动中的重要工作文件;应明确评审组织者和评审专家的行为准则,并事先告知相关人员。
四、评审活动的行为准则
(一)评审专家的行为准则
评审专家在课题评审活动中,必须遵守以下行为准则:
1.评审专家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独立、客观、公正地提供个人负责任的意见,不受任何影响公正性因素的干扰。
2.应维护评审对象的知识产权,妥善保存评审材料并在评审活动结束后将其全部退还评审组织者,不得复制与评审有关的材料,对评审所涉及课题的研究内容、技术路线、预算方案等进行保密。
3.不得向评审组织者以外的单位或个人扩散评审有关情况。
4.评审期间,未经评审组织者许可,评审专家个人不得就评审事项与评审对象联系,不得以任何方式收取评审对象的报酬和费用。
5.当评审专家与课题存在直接利害关系时,必须主动向评审组织者申明并回避。
在评审活动中若评审专家存在违规行为,评审组织者可视情节轻重,采取降低其信誉度、专家意见无效、取消专家评审资格等处理措施。
(二)申报单位的行为准则
课题责任人和依托单位有义务接受并配合评审工作,按要求提供课题有关资料和信息,并确保所提供资料和信息真实、有效。
课题责任人和依托单位在课题评审活动中提供虚假资料和信息,干扰评审活动独立、客观、公正地开展,造成评审结果严重失实的,科技部可根据情节轻重,采取取消课题立项资格、终止课题合同、降低甚至取消课题经费预算、取消相关人员或单位以后承担国家科研计划课题的资格等处罚措施。
(三)评审组织者的行为准则
评审组织者应为评审专家创造有利于专家独立、客观、公正、充分地发表意见的氛围,并向专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不得在评审过程中向评审专家施加倾向性影响。
评审报告是管理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但评审组织者依据评审报告所采取的管理决策行为,其责任由评审组织者承担。
五、评审报告
863计划课题预算评审的正式结果是《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课题预算评审报告》,简称课题预算评审报告,每个课题一个报告,评审报告由评审组组长在综合各个评审专家意见基础上撰写,并在评审活动结束时向评审组织者提交。
评审报告的预期用途是为评审组织者及有关管理部门对课题预算的审查提供决策参考。评审报告的直接用户是评审组织者,间接用户是科技部和财政部的有关经费管理人员。评审专家有义务对评审组织者解释评审报告。
所有评审报告均由评审专家组组长提交给评审组织者,由评审组织者发放给评审报告的其他用户。未经评审组织者同意,评审专家不得向其他机构或个人提交评审报告。
评审报告应按照本规范规定的统一格式和要求撰写。评审结论应明确和严谨,政策性问题、涉及较大预算额度或预算编制可信度的重大问题必须在评审报告中反映。
正式评审报告上必须有评审组组长的签字,并附上评审组每个成员专家的意见。
评审报告的格式见附录。

附录1.成本补偿式课题评审报告格式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课题预算评审报告
(仅供成本补偿式课题使用)

课题编号
课题名称
课题预算总额: 其中:专项经费预算金额
一、课题预算分析
子课题编号 预算科目预算中存在的不合理问题 建议预算调整额









注1:金额单位为万元。
注2:若此页空间不够,可另附页。


二、评审结论
1、对课题预算及其编制质量的总体评价,课题预算存在的主要问题



2、关于课题专项经费预算的调整建议

专项经费预算申报额

专项经费预算调整额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